绵阳绵竹中学
单位介绍
绵竹中学前身--紫岩书院始建于元朝仁宗延祐三年(公元1316年),元光禄大夫行四川省平章政事赵世延捐薪,命绵竹县尹任某,在城北二十里紫云岩,宋张南轩先生读书堂遗址改建书院,完工后由赵申请,元帝赐名为紫岩书院。书院赐名为“紫岩”系追念南宋抗金名将张浚。因张浚系绵竹人,号紫岩先生,乃张南轩先生之父。当时书院制度精详,规模宏敞,皆蜀所未有。明永乐初(公元1404年)。侍郎黄某奉命将紫岩书院迁于县城东一里,即汉严君平所穿月波井侧,系南宋承相张浚读书地。明嘉靖十五年(公元1536年),重新维修.有祠堂、有厅事、有左右廓翼三间,厅南为门,门东为月波井。覆之以亭,匾名紫岩书院。明万历元年(公元1573年)再修,明末又毁。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)知事尹渐逵捐薪再修于县署侧(即原瑞祥街小学址)名依旧。有讲堂三间,宿舍十五间,皆草房。门有匾名曰“紫岩学院”。乾隆二年(公元1737年)更名景宣书院(景仰雨轩先生}.而紫岩书院废。嘉庆十年(公元1805年)县人请添设紫岩书院于邑东一里址,未完工,招生住于城内川主庙内,名月波书院。嘉庆二十三年(公元1818年)复迁城东一里旧址,。道光五年(公元1825年)又改名为紫岩书院。光绪八年(公元1882年)知县庄裕筠,山长杨聪,重新培修。到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停科举建学堂,书院停办。书院招生对象系县内庠生(秀才)、童生均可报名入学,分编入东西两斋(按程度编入班),学习期间随时可以退学,学习无一定年限。童生参加县考州考后再到成都参加院考,考上的得称庠生。庠生三年一次参加由皇帝派人来成都组织专门举人考试(称乡试),考上的称举人。每十二年在全省中选拔的庠生入北京参加考试(中试)考上的称拔资,由朝廷派用作留京小官或到县作县令。整个清朝一代,由绵竹书院送入中试而得拔贡的共二十四人,入乡试而得举人的七十四人,会进而得进士者七人。学院开设课程以经史子集为主要教学内容,随着山长个人的专长特技,往往又别开书法、筹算、珠算、音韵、诗词等科。专业讲习,通过大座讲授(集中教学),小座研究(分组讨论),就师请业(学生提问老师解答)个人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。学院内又设有专科奖学金,庠生奖学金是童生的二倍,奖学金分甲乙丙三等。一种是知县出题每月考二次,一种是学院出题每月考一次,成绩者得奖。一个学生每月参加三次考试,成绩优异者,其所得的奖学金,足够一月生活费用。废科举办学堂时期在光绪三十一年(公元1905年)奉命废科举办学堂,在这一年中绵竹城乡就办起八十四所初级小学堂,小学堂办好后,需要教师,光绪三十二年(公元1906年)知县王?,聘请刚从日本归来的留学生李开绵,就原紫岩书院开办“县立师范学堂”。设有修身、教请、中国文学、历史、地理、算术、格致、体操等科。(烈士王干青就学于县立师范学堂)一年后知县田明理将县师范学堂改办为绵竹初级中学堂(川西北所中学),聘县举人黄尚毅为校长。按照部章规定学习五年,实为五年制中学,于同年秋季招生五十人为一班。根据当时部章规定,中学堂设修身、读经讲经、中国文学、外国语、历史、地理、算术、博物、物理、化学、法制、理财、图画、体操等科。一般重视国英算三科,其次为理化史地四科,其余科视为通习学科。学生来源大多是童生和私塾中优异塾童,年龄大小不一。贫苦子弟甚少。每年招一班以天干为序。至宣统三年(1911年)共招五班,教师也不符要求,循县高等小学堂作法。经史、修身、国文等科,尽量在本县老师宿儒中聘请;博物、法制、算术、理化等科则聘留学省城和留学日本回县人士担任,外国语则用重金从外地聘请来校担任。辛亥革命后到停办前我县所办各种学堂,到民国元年(1912年),按教育部所订学制的规定,改称学堂为学校。绵竹县立初级中学堂之名也改为绵竹县立初级中学校。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首任校长黄尚毅,到民国二年(1914年)黄调任省视学,继任校长是前清秀才曹树德。到民国七年已招七个班,其中毕业了三个班。次年春初,县民以办理种种不合,呈控省署及第三区省视学刘庸,经查实呈夏,由省训令停办,同年下期末正式结束。未毕业学生,纷纷自到成都等地转学。(当时附近县无小学)停办绵竹中学的原因有三:(一)生源不足:当时绵竹只有一个高等小学校,每年毕业一班,就全部取录,亦嫌不足,势必多取同等学历,如是学生程度参差;(二)经费不足:四个年级的中学,常年经费不过制钱五千钏左右;(三)教学水平低:当时在校教师大部分保守腐化,不堪师表,失却威信。学生对学校感到失控,随时制造事故,罢课停学,家长意见很大。停办前绵竹中学学制为四年。课程设置除废读经讲经外,另加艺术科,其余课程同前五年制一样。复办至解放民国十六年(1927年),县举人黄尚毅倡议就原紫岩书院复办县立初级中学。经过酝酿决定,按当时学制办为三年制的单设初中,并于是年春招收班学生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以前每年都招一个班,民国二十七年(1938年)开始春秋两季都招收学生。从此在春季招一个班,秋季招两个班,每年所招学生全是男生。于1930年,在城内圣庙开始每年招女生一个班,作附属初级中学城内部,直到1943年女生转入女中校止。1942年秋,在城内立善堂内招收高中一个班,男女兼收。1943年并入县中,经上级批准绵竹初级中学为绵竹中学(完中)。学生入学,按学校规定,期考成绩名列前三名者免缴学费,一般学生必须缴清学费方能入学上课。学校课程按部颁规定,分期开设有:数理、化、史、地、动物、植物、生理卫生、音乐、体育、图画等科;而国文、英语、公民、童训、军训每期均须教授。在抗日战争时期又加援抗战常识。1937年下期,省通令各县中学开展中等以上学生寒假军训。是年寒假我校有一百二十名学生参加军训。解放以来(1949--)1949年12月25日绵竹解放以后,四川省教育厅命名本校为“四川省绵竹中学”。198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。1985年被命名为“四川省文明学校”。学校还先后获得省校风示范学校,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;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;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,省百所艺术特色学校,并连年荣获德阳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。学校现有教职近200人,其中有中学特级老师工人,高级教师40人,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7人。现有教学班40余人,在校生2500余名,恢复高考以来,已为大专院校输送了5000多名毕业生。目前,学校已经正式成为示范性普通高中。